一、行业资讯

1月12日,国安达发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1.6亿元用于锂电池储能柜火灾防控扩产、智慧消防云平台建设、小型储能预制式火灾抑制系统建设等项目。

其中,用于锂电池储能柜火灾防控扩产项目约1.15亿元,小型储能预制式火灾抑制系统建设项目1872万元。

国安达公告中提到,锂离子电池火灾与普通火灾有一定的区别,锂离子电池作为能量聚集体,在热失控发生后容易引发周围电池发生连锁反应。随着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储能系统的消防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储能消防市场前景广阔。

二、行业概况

(一)国内锂电行业现状

锂离子电池直接使用的一阶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据工信部数据,锂电直接使用的一阶材料环节,相关产品出货量2021年同比增长超过65%。2022年1-2月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23.4万吨,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4万吨。

图表1:2016年-2022年1-2月年国内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出货量情况

(二)产量稳定

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稳步增长,从2016年的784158.1万只增长至2020年1884548.3万只。2021年1-7月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1264556.3万只,同比增长41.3%。

图表2:2016年-2021年7月国内锂离子电池产量

(三)出货量持续增长

在电动汽车产量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锂电池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创新加速,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电池技术相继问世。近几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的锂电池出货量从2016年的64GWh增长至2019年的120GWh,2021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达160GWh左右。

图表3:2016-2021年国内锂电池出货量

(四)进出口贸易繁荣

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进口量达14.22亿个,同比下降1.5%;进口额达35.37亿美元,同比下降5.1%。出口量达22.21亿个,同比增长6.4%;出口额达159.41亿美元,同比增长22.3%。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7月我国锂离子电池进口量达8.62亿个,同比增长15.2%;进口额达21.49亿美元,同比增长7.6%。出口量达16.76亿个,同比增长60.8%;出口额达136.54亿美元,同比增长76.2%。

图表4:2021年1-7月国内锂离子电池进出口数量

(五)市场规模逐年递增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长放缓。2015年至2020年,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985亿元增长到1980亿元,但是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增速放缓,同比增长率从37.76%下降到2020年的13.14%。

图表5:2015-2020年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

(六)新能源汽车数量上升

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动力电池技术指标的不断优化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性能指标和综合性价比的要求,促进动力电池行业不断技术创新。截止2021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驾驶员数量为4.31亿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03万辆。

图表6:2015-2021年新能源汽车数量

(七)用电量增加对锂电池需求增高

随着用电量的逐年增加,对电力系统产生一定压力。锂电池在内的新电力系统,可以弥补原有电力系统中缺失的“储放”功能。近年来,我国用电量逐年递增,2020年用电量为75214亿千瓦时,2021年上半年用电量为39339亿千瓦时,同比增速16.2%。

图表7:2011-2021H1国内用电量及增速

(八)政策支持

2021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新能源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提出鼓励梯次利用企业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动力蓄电池及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等企业协议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利用已有回收渠道,高效回收废旧蓄电池用于梯次利用。

2021年7月,国内商业联合会立项,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起草的《动力电池行业售后服务要求》,此次发布的标准,首次建立起动力电池售后服务相对完善的行业规范弥补了细分领域的服务性规范空白。

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支持探索利用锂电池、储氢和飞轮储能等作为数据中心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加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推广应用。

2021年4月,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坚持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加快飞轮储能和锂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

2020年3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提出,“探测器、电接插元件、锂电池等关键元器件”被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自2020年1月起,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适用的截止日期视情况另行通知。

(九)未来趋势

目前,疫情对生产端影响已逐渐趋于缓解,根据下游销量与上游产能利用率来看,锂电池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原材料方面,国内新能源车对成本更为敏感,磷酸铁锂的需求相对于三元前驱体更为旺盛,价格高位维持。目前电池电芯价格有所上升,电池生产企业毛利率也有所好转。考虑到锂电池板块估值处于近年来底部,储能需求的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开始补贴汽车消费,后期锂电池产业链仍将快速发展。

1、我国锂电池产业链逐渐完善,成为世界的锂电池制造中心。

2、动力型方形锂电池的占比率越来越大。

3、原材料产能不足会导致其价格不断上涨,继而导致锂电池价格持续上涨。

4、锂电池技术趋于成熟,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仍在突破。

5、实现“双碳”目标加快推动电池回收。

6、轻薄化、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快速充电是未来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行业运行数据

(一)利润总增长幅度较大

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制造利润总额为150.83亿元,与2020年的71.57亿元相比成倍增长,增长了110.74%。行业利润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当年的上升幅度大。

从实现利润的稳定性来看,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制造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表明行业盈利基础比较可靠。

图表8:利润趋势变化图

图表9:实现利润增减变化表

数据来源:smartword

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制造核心利润为199.62亿元,与2020年的114.67亿元相比大幅度增长,增长了74.08%。行业核心利润近三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当年的上升幅度大。

(二)发展能力提高

从整体来看,全国锂离子电池制造这三年来营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且2021年的增长速度快于2020年的增长速度,其中,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53.00%,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0.20%,表明行业市场扩张能力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

图表10:营业收入变化图

从整体来看,全国锂离子电池制造这三年来营业利润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且2021年的增长速度快于2020年的增长速度,其中,2021年营业利润增长率为108.50%,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5.13%,表明行业的主营业务扩张能力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强。

图表11:营业利润变化图

从整体来看,全国锂离子电池制造这三年来总资产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且2021年的增长速度快于2020年的增长速度,其中,2021年资产增长率为53.92%,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88%,表明行业的资产规模扩张能力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强。

图表12:总资产变化图

(三)经营协调性较高

从当期行业经营业务的资金协调情况来看,行业经营活动开展需要行业垫付资金,这部分资金通常由营运资本来保证。

2021年营运资金需求为276.58亿元,与2020年的241.94亿元相比增长了14.32%,营运资金需求增长速度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表明行业经营业务有所扩大,营运资金需求也有所增长,资金管理管理能力尚可,行业经营风险有所降低,但仍需关注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周转率,避免坏账的发生或存货的积压。

图表13:经营性资产增减变化表

数据来源:smartword

综上,在的重点支持下,国内动力锂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逐渐崛起,动力锂电池成为了电池行业内的强劲增长点,产品需求量呈现良好趋势,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技术也是企业在后续发展中要注意的。但同时新技术问题等也有待攻克。

锂离子电池 电池 锂电池储能柜 飞轮储能 小型储能 储能系统 储能消防 电化学储能 新型储能 储能技术